我國作為全球重要的紙品生產和消費國,近年來成為國際造紙量和消費量的第一大國。紙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,比如清潔用的衛生紙、喝水的紙杯、商品的包裝紙、學習用的書本,還有報紙、宣傳海報、紙箱等等。
面對龐大的需求量,國內龍頭紙企從去年8月份開始,頻頻發出漲價函,其中包括包裝用紙、文化紙、生活用紙、白卡紙等,都紛紛上調價格,普遍上調100-300元/噸。3月1日,白卡紙龍頭一次性漲價1800元/噸,白卡紙價直接破萬,徹底刷新了人們對紙業的認知。有消息稱,今年紙價很大可能會繼續上漲,紙價上漲速度都要趕上豬肉了。那么是什么導致紙業集體漲價的呢?
要原因是造紙原料成本上升。我國目前市場上的造紙原料主要為木漿、非木漿、廢紙漿,還有逐漸加大使用的蔗渣漿和竹漿。其中木漿是生活用紙、白卡紙和銅版紙等的主要原料。據統計2020年11月紙漿價格環比上漲3%,物量總指數上漲0.36%,給處于產業鏈下游紙企的生產經營帶來巨大壓力。
限塑令和禁廢令的實施。 “限塑令”實行,禁止超市商場免費使用塑料袋,禁止餐飲業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。紙產品作為塑料的主要代替品,需求量持續加大,必然導致紙業漲價。2017年國務院發布“禁廢令”,我國廢紙漿來源中30-40%是進口廢紙,“禁廢令”實施后,大幅減少廢紙的進口量,國內廢紙價格上漲。
此外,2016年以來,國家連續發布了多項高壓環保政策,環保不達標的企業被停產限產,對整個造紙行業進行了一次產能大調整。去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,疫情管控期間中國絕大多數企業停工停產幾個月,很多企業元氣大傷,綜合以上幾個方面的影響,致使紙價“漲聲不斷”,制紙業興起了一波波漲價浪潮。